查看原文
其他

信创观察 | 信创云的集大成者是怎样炼成的

XC安东 信创纵横
2024-10-31

点击 信创纵横 并设为星标⭐️ 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编者按:从“践行者”到“引领者”再到“创新者”,从“云数一体”到“云数融合”再到“云数引领”,从“以小搏大”到“以少胜多”再到“战无不胜”,从“20朵”到“50朵”再到“100朵”……这个信创云的集大成者是怎样炼成的?详情如下。



编辑|信创纵横公众号(ID:xinchuangzh)出品 | 安东工作室作者|安东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中国电子云副总裁朱国平接受信创纵横等多家媒体采访。


据朱国平介绍,自2020年成立起,中国电子云的首个目标就是聚焦信创专属云。与其他云厂商不同的是,中国电子云的客户群体主要涉及政务、能源、金融、交通、教育等业务领域,包括众多部委、央国企以及所属事业单位。由于数据安全等各种原因,这些客户的大部分业务通常不会上公有云,同时对安全可靠又有着极强的需求,这也是中国电子云为何从一诞生就聚焦在信创专属云的主要原因。




01

从“践行者”到“引领者”再到“创新者”



信创云作为信创落地的主要技术方式,在央国企国产化替代及上云需求的爆发下,也将迎来高速发展。相关机构数据显示,近三年,信创云市场规模预计保持同比50%以上的增长率,2025年将达到1438亿元。


目前,业界尚未对“信创云”给出明确的标准定义。朱国平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所谓“信创云”,一定是基于国产化存储、计算、网络、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打造,具备“一云多芯”、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安全可信等核心特征。尽管每个行业要求不一样,但最重要的是组成信创云的基础软硬件产品要符合信创标准。另外,就是要坚持信创云软件的自主研发,能够通过对底层不同类型的计算、存储以及网络等资源进行统一纳管,有效屏蔽底层资源差异性,保障企业IT架构在全面信创迁移过程中的平稳过渡,并能够通过容器、微服务等先进技术,对上层应用开发及编排、调度提供支持,起到在IT架构全面国产化替换过程中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加速信创目标的达成。


根植于对“信创云”的深刻理解,中国电子云从一诞生就自带“信创”基因,充分利用中国电子在自身生态和战略投资的优势,基于中国电子自主计算体系,通过软硬一体的设计,大幅提升了信创云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能很好地兼容和支持主流的x86架构、ARM等架构。这种能够在软硬件底层进行协同一体化研发,同时依托中国电子集团的整个产业链实现整合,正是中国电子云在信创领域的独特优势。最终从信创能力、产品成本、用户体验、市场能力等多方面,全方位地为中国政企机构提供先进、安全可靠的信创云服务。


作为中国电子自主计算产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朱国平并不否认“国家队”身份给中国电子云带来的优势。但他也表示,政策改变不了市场规律,“市场上没有一家靠政策靠股东背景做到特别大的科技公司,最终比的还是产品性能、成本”。


中国电子云的核心技术之一便是一云多芯技术。聚焦在同一云平台支持x86、ARM、MIPS等多样体系架构芯片的原始需求,从总体架构到云产品设计全方位构建围绕多芯纳管的云服务能力、运营能力、运维能力、安全管理、平台兼容性和性能保障,从云操作系统层面构筑一云多芯的算力融汇能力,实现多元异构算力资源统一纳管与运维,更好满足用户对多维算力统一管理、灵活调度的需求。一云多芯技术实现了四大技术创新:平台芯片类型动态扩展技术、自适应容器镜像选择技术、主动业务跨芯迁移技术、异构资源节点无缝替换技术。在天津一次信创项目测试中,中国电子云成功实现从飞腾技术路线虚机迁移至华为鲲鹏,成为业界唯一。


“国家队”身份与产品性能成本的双重优势,让成立短短三年的中国电子云迅速成为中国信创云的践行者、引领者和创新者。如今,中国电子云已成功承建了国家管网、南方电网、中国华电、中国人保等一系列云平台建设项目,为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与信创化“新两化融合”提供了理想样板。其中,中国电子云为国家某部委建设当前国内最大规模信创云,整体设计规模超过1万台,满足了海量数据的核心算力与超高分析能力。






02

从“云数一体”到“云数融合”再到“云数引领”


除了“信创专属云”,中国电子云另一重要特征便是“云数引领”,能够提供强大算力,支持数据的全流程处理。这一点,也是中国电子云与同为“云计算国家队”的运营商云最大区别。


从起初的“云数一体”到“云数融合”再到近年来首提“云数引领”,中国电子云经历了从一开始在现代数字城市中做信创集成,到后来自己做解决方案、沉淀自身产品。2022年初,中国电子云开始向产品化转型,一般性集成业务逐步退居幕后。这一重要战略布局的背后是中国电子云不断致力于自主技术的研发,并在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等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中国电子云的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积极响应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要求的“发展高性能、边缘数据中心”、“探索本地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指导方针”等政策,为一体化算力云服务协同提供有力支撑。


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由中心云、分支云和边缘云组成。中心云具备对不同地理位置物理和虚拟资源池管理能力,全面兼容国产体系架构芯片;分支云是将中心云全部或部分云服务部署在特定区域,以支持用户业务对云服务定制化需求,便于客户就近接入和使用云服务;边缘云全方位感知物理世界,并将其转化为海量的数据信息。同时,借助云原生应用治理技术,可屏蔽中心云、分支云、边缘云和现场边缘节点基础设施差异,提供应用开发、运行和维护的一致体验,支持将内置信创应用商店按需部署在中心云或者边缘云等任意位置,向周边的云或边缘节点分发应用,同时提供应用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可靠性/合规性验证,保障应用软件供应链安全。


目前,中国电子云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聚焦各行业数字化创新的算力需求,在政务、制造业、金融行业等行业领域积累若干分布式云案例,加快推动高安全分布式云基础设施规模化实践应用。


作为一家高性能分布式存储领域的新晋者,中国电子云于2021年开始规划存储业务。


为什么一定要做高性能分布式存储?朱国平坦言,我们首提“云数引领”,意味着不仅要打造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更需要有高性能分布式存储产品为云数据的存储和安全保驾护航,助力用户夯实数据底座、挖掘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能。另外,中国电子在网络、服务器、CPU以及操作系统方面都已有所建树,唯独没有存储,因此中国电子云做存储弥补了中国电子技术版图的空白。据了解,中国电子云的存储研发团队主要设计师均有15年以上存储设计经验,完全具备自研存储协议栈的能力。


目前,全闪存储在美国占60%,远超HDD存储;而中国全闪存储目前约占30%。朱国平表示,全闪存储是中国电子云推出的第一款存储产品,但并不是唯一产品,我们现在也有SSD+HDD混闪产品以及SSD缓存产品。去年12月,中国电子云参加了全球存储性能委员会(简称SPC)测试。


笔者注意到,SPC 在今年4月发布的SPC-1基准评测报告显示,中国电子云分布式存储CeaStor 18116E取得了10,000,690 IOPS(每秒读写操作次数)、0.352ms平均时延的性能评测值,创造了全球分布式存储领域性能最高成绩。该系统基于最新自研“磐石引擎”架构,在安全、架构、性能全方位领先。系统支持磐石智能引擎加速、具备业内唯一端到端NVMe协议、提供多协议一体化服务、全自动化运维部署以及超大规模的扩展性。


朱国平认为,目前QLC的每个单元可储存4个数据(4bit/cell),也就意味着与以往相比,QLC闪存可以在同等的die面积上存储更多数据,也就拥有了更高密度、更大容量、更低成本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在企业级存储市场中,QLC SSD的规模化量产会带来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性价比。随着长江存储等厂家推出国产QLC,价格也会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电子云基于飞腾5000C研发的信创存储产品推出后,与国外的存储产品进行测试对比,通过测试后全面展示信创全闪存储的可用性,从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平移替代,国内用户也会更加放心使用。


朱国平指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7月20日举办的2023世界半导体大会上提出的“发展算力要重视存力,建议将数据存储列入信创范围”,其实有些用户早已按此要求,比如我们接触的一些金融客户,他们采购存储设备时就明确要求符合信创标准。


除了基于飞腾5000C研发的信创存储产品外,中国电子云早在今年初发布的全栈信创存储产品便实现“一池多芯”。就是在同一存储资源池,x86、ARM、MIPS等多种异构CPU芯片能够实现并存。对此,朱国平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的重要讲话,“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极限思维的提出,预示着我们对于外部风险的升级有了更进一步的研判和认知。无论是“一云多芯”还是“一池多芯”都是中国电子云面对供应链安全风险做出的全方位应对方案


作为国资背景的中国电子云,在数据云领域也有很大投入。一是打造信创数据云。如为国家某部委建设当前国内最大规模信创云,整体设计规模超过1万台,可提供非常强大的数据存储,满足海量数据的核心算力与超高分析能力。二是推出数据中台产品,满足政府部门“一网统管”等数字政府建设需求。第三是现代数字城市建设,这是中国电子云起步最早的一个业务。


据赛迪网今年7月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城市数字治理研究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电子云在城市数字治理和一网统管两大市场竞争格局中,均位列领导者象限。展现了中国电子云数字城市业务在市场地位、发展能力方面强大竞争力。截至目前,已为50多个城市完成了数字政府、数字城市建设。


在数据安全方面,中国电子云也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可提供统一的数据安全管理平台,从数据采集到流动整个过程对数据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及安全性。在多云环境中,中国电子云可把云原生安全场景部署在异构云,统一异构云间安全规则,保证执行过程中没有漏洞。






03

从“以小搏大”到“以少胜多”再到“战无不胜”


据了解,中国电子云在信创专属云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头部云服务商。“不否认我们与头部云服务商存在一些差距。”朱国平表示,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与他们同台竞争。从市场结果看,中国电子云已在诸多项目中击败这些巨无霸。比如在今年6月中海油数据类项目招标中,中国电子云先后淘汰一众大厂一举夺魁,目前正在交付中。


中国电子云为何能屡次击败巨无霸大厂?中国电子云的优势在哪里?中国电子云是如何在短时间,跑通大厂历经多年才完成的技术积累?


除了前面分析的“信创专属云”赛道、“云数引领”特征外,朱国平还总结了四点:第一、成熟的人才队伍;第二、正确技术路线选择;第三、“系统论”整体架构设计;第四、极强的工实践能力。


在存储、信创人才方面,中国电子云投入很大,把业内最好的人才都挖来了。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华为、新华三、阿里等大企业,有丰富的云平台、云产品建设经验,这让成立虽晚的中国电子云研发团队少走很多弯路。


这帮“IT老炮”称得上是中国云计算领域的“顶梁柱”,他们每个人都有过2-3次从零开始做云的经验。云计算的每一条技术路线、每一个云业务踩过的坑,他们基本上都亲身经历过。有了这样的“豪华阵容”,凭借他们沉淀多年的行业认知和经验,站在“网信事业国家队”的肩膀上,得以用最快的速度打出中国电子云这张“王牌”。


不容忽视的是,与大厂相比,中国电子云还有一个组织上的优势。朱国平认为,中国电子云整体规模虽不如他们,但比一些小公司有较大的团队优势,研发人员1000多人。在聚焦市场时,可以统一指挥,集中精力去打攻坚战。大厂人员规模大很多,反而不容易指挥。比如要参加一个项目测试,除非CTO推动,否则每个部门很难把这件事都看得同等重要。另外,大厂客户多,我们的客户相对少,所以对客户的服务能够做到更好更精心。总之,最终还是要通过团队的力量全力以赴实现产品和技术的领先,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立足。 


年前,云计算的技术路线还在持续演进中。2009年我国云服务商开始布局云业务时,OpenStack尚未出现,基本从零开始摸索,紧随其后的一些后来者云服务商选择OpenStack技术路线且不断修正,同样花费很多时间摸索。但是到了今天,云基础架构底层技术已非常成熟,不需要再摸索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了,所以这个时代比的是谁对这套体系最懂最专业。正是基于后发优势,中国电子云甫一成立便采用先进的云原生分布式架构,从而得以快速打造出超融合、存储一体化的基础架构。朱国平透露,为了选择云原生这条技术路线,中国电子云内部争讨了很久,现在来看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得益于云原生,中国电子云对一些老牌云业务厂商实现了技术与性能的赶超。通过云原生,针对不同CPU可提供全套镜像,让CPU在迁移切换时,能够相对平滑迁移。另外,还可以从系统层面、云原生层面去屏蔽掉x86、ARM、MIPS等多样体系架构芯片的问题。从效率上看,中国电子云通过采用新技术,如采用Go语言构造云平台,性能相对Java高出很多,所需内存少,运行起来也不需要长时间加载。


目前,中国电子云正在推动信创云进入3.0阶段,采用业界先进且成熟的分布式云原生技术,持续与上百家信创企业的产品服务完成互认证与适配,打造全新的信创云3.0。在技术上实现对虚拟机、物理机、容器等的统一调度,也给客户提供了更安全可靠、支持全栈场景的服务能力。


不同于其他云平台的诞生,通过不断迭代基于底层需求一点点从下往上生长。中国电子云从一开始定位就是要做一朵先进的云,先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整体架构设计在架构技术上保证先进性,然后将系统切分为多块、同步研发,像搭积木一样最终合成系统整体,减少了产品迭代过程中的延迟和风险。


最后,就是中国电子云团队的工程能力。除了技术方面以外,中国电子云从市场一线到研发、服务等各环节均与客户全方位打通,相当于有一个小团队在客户测试前不计成本地常驻现场,解决并优化完善客户遇到的各类问题。而其他云厂商在项目未中标前,通常会外包给小公司,往往不会做出太大的投入。






04

从“20朵”到“50朵”再到“100朵”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中央及地方政府一直以发展“数字经济” 和建设 “数字中国” 为重要目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GDP比重提升至41.5%。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纷纷加入数字化转型队列,在国家发展信创的战略背景下,信创产业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据艾媒咨询《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达20961.9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37011.3亿元,中国信创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信创市场,中国电子云目前的市占率还相对较低。朱国平表示,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我们会持续深耕信创云,并以成功的商业实践践行集团战略


目前,中国电子云已交付的信创云有60朵。营销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进行产品交付,提供产品的运维服务。二是以云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运营服务。像遂宁政务云、温州政务云等20朵云便是以此业务模式完成的。


朱国平表示,中国电子云2024年的目标是502025要完成100朵运营型信创


对于信创云,云安全和数据安全是其重要部分。朱国平表示,我们会以安全、先进、绿色为设计理念,进一步加强云安全和数据安全建设。今年初,中国电子云云原生安全产品发布并通过信通院泰尔实验室测评,未来希望能推动云原生安全产品在更多信创云中得到应用。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朱国平表示,中国电子云将会向智算、超算一体化持续演进,提供更加强大的算力基础设施。此外,中国电子云还在探索数字孪生、元宇宙等业务领域;未来将会结合现代数字城市建设,推动在重要业务场景的落地应用。




中国电子云的发展历程见证并牢牢把握住了中国信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机,深深体悟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激烈复杂国际竞争环境的关键。未来,中国电子云还有很多规划,而所有的规划都只有一个目的:服务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这是中国电子云的使命,也是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庄重承诺。




安东简介:“信创纵横”、“信创咨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公众号创始人,专栏作家;北京市人社局评定高级工程师、评标专家;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认证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广州信创行业协会、太极信创研习院“信创咨询规划”课程特邀讲师;本硕分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统工程;先后就职于多家央国企总部,在信创产业及政策、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及智能交通等领域从事咨询研究多年;欢迎交流合作!微信号:andon90
2
——如果你觉得不错,点个在看吧。


END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信创纵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